ob欧宝体育买球:政务管理服务工作第45期丨部分省直部门和市州、县深化“放管服”改革典型经验做法

发布日期:2024-02-26 05:11:21 来源:欧宝体育官方网页版 作者:欧宝体育体彩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决策部署,紧扣“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改革举措更加系统、全面,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涌现出一批好经验、好做法,改革成效进一步显现。现推介部分省直部门和市州、县的典型经验做法,供大家学习借鉴。

  近年来,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不断抬高发展坐标,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加大金融服务支撑,通过做好“三篇文章”,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点面结合的创新之路。

  围绕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的总目标,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模式,统筹推进审批服务事项进窗上网。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局领导格外的重视“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和“三化攻坚”行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明确责任分工、层层压实责任,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二是建立常态机制。依托局长办公会定期调度政务服务工作,及时分析汇总问题,全面统筹协调,着力解决“痛点”“堵点”问题。对涉及行政审批职能的处室,明确具体负责人,负责协调处理相关审批事宜,保障沟通。三是强化内部联动。建立政务工作群,由首席审批员负责,及时关注办件进度,督办未办结事项。及时关注最新政策动态,定期归集梳理政策文件,动态调整省政务一体化平台入驻服务事项。定期电话回访服务对象,广泛听取意见,一直在改进工作,增强企业群众满意度。

  聚焦“放管服”改革,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不断改革创新,跑出审批加速度。一是深化简政放权。制定《湖南省公司监督管理指引(试行)》《商业保理公司监督管理指引(试行)》《关于典当行业行政审批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通过委托下放、服务前移等方式,赋予市级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行政审批事项11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项,减少审批层级、压缩等待时长。二是优化审批服务。编制“三清单一目录”,确保行政审批有章可循。聚焦“三化攻坚”行动,编制标准化的办事指南和通俗易懂的办理流程图,方便办事企业群众。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的要求,逐项梳理审批事项,通过“取消证明事项”“实施告知承诺”“推行备案制”等方式,将事项办理申报材料精简25%以上,行政审批整体效率提升30%以上。三是加强调研指导。局领导多次带队前往省政务服务大厅进行调研,对发现的不足立行立改;以普通办事群众或窗口工作人员身份走进政务大厅,登录办事平台,沉浸式体验办事流程,查找的3个问题均已整改落实到位。针对公司高管人员变更这一高频事项,取消了任职核准与事项审批,既解决了现行任职学历要求限制问题,也压缩了办事流程,公司可直接前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引导各级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撑,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助力稳定经济大盘。一是坚持金融赋能。积极引导各级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重点服务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三个高地”等实体经济项目。今年上半年,全省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19.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7.8个百分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保持快速地增长,增速达39%。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两项平均利率均创有统计以来历史新低。认真做好企业上市培育工作,以“金芙蓉”跃升行动为抓手,分别遴选100家上市后备企业、50家重点上市后备企业、30家在审企业,精心指导企业做好上市工作。二是强化政策引导。加强资源整合、政策集成,会同省财政厅、人民银行长沙中支、湖南银保监局、湖南证监局等部门,陆续出台《湖南省金融服务“三高四新”战略若干政策措施》《关于促进湖南省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立财政资金风险补偿制度,引导各级金融机构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重点普惠群体资金支持力度。三是助企纾困解忧。按照省委省政府万名干部联万企行动部署,梳理10条金融支持政策编入《惠企政策口袋书》,抽调15名精干力量参加省工作组分赴全省14个市州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推动解决三批省级层面涉及地方金融服务有关问题。创新探索“八步曲”工作方法,在“看、听、查、摆、交、促、核、严”八个层面下功夫,推动惠企政策应享快享、落实落细。

  常德市坚持问题导向,以政策串联、数据互联、部门并联、全程贯联为工作抓手,集中破解企业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问题,提升了惠企便民服务的新质效。

  一、靠政策串联优化服务供给。一是多维梳理政策。完善常德市政策服务平台,全面梳理国家级政策4993条、省级政策1928条、市级政策280条、区县政策505条,并按产业、层级、部门、支持方向等多重维度进行分类图解和关联匹配,制作惠企政策实体手册和电子书,提高政策供给的系统性、关联性、针对性和智能化,方便企业在线精准获取政策“干货”和“政策找人”。二是对照配套政策。围绕市场主体生命周期办事服务环节,查漏补缺,形成配套政策闭环。深入开展“政务质效提升专项行动”,制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政策实施细则》《常德市推进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改革实施方案》《常德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30多项系列配套措施,为提升项目审批效率提供遵循。三是跟踪兑现政策。在“千名干部联千企”行动中,把惠企政策落实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考核。建立政策兑现“绿色通道”,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实现合乎条件的企业免于申报,直接享受。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退税23.78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696户。市财政加快财政资金支付进度,中小微企业合同预付比例提高至50%。

  二、靠数据互联提升服务效率。一是实现“共享联办”。出台《常德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全力推进政务数据全方位归集和共享应用。数据共享平台上线万条,累计支撑的重点业务达68个。赋能政务服务各环节,有效打破部门“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和应用创新。二是实现“减证简办”。基于大数据平台,全面精减各类证明材料,方便企业创业和群众办事。印发《常德市“无证明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推行“法无规定一律取消”和“法有规定应免尽免”,实现电子证照97类可在线核验,超限运输许可证等10余类证照可在线开具电子证照,用数据跑代替群众跑。三是实现“一网通办”。加强完善“一件事一次办”(含“一业一证”)“网上中介超市”“政务服务好差评”等一体化平台功能模块,为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供了统一技术支撑。加强“我的常德”APP推广应用,平台实名注册用户突破170万人,实现多项高频服务“掌上办”。企业登记全面实现“网上办、一次办、零费用”,最快一小时取得营业执照。

  三、靠部门并联打通服务堵点。一是集中入驻“一门办”。为破解办事多次跑、来回跑痛点,关停部门独立办事大厅,升级“市民之家”政务服务旗舰,43家市直部门1673个政务服务事项、320名工作人员集中入驻,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二是流程再造“一次办”。突破套餐“一件事”办理瓶颈,完成事项标准化梳理。遴选群众反映强烈的部分高频事项,按照“一事一标”原则实施流程再造,形成“走流程”事项清单。对工程建设项目和“我要开诊所”“花店”等跨部门审批事项全流程会诊把脉,逐个破解滞阻环节,完善并联审批方案,平均审批时限比法定时限再提速30%。三是线上线下“一并办”。对流程复杂,系统一时难以贯通的事项,采取“帮代办”“上门办”等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联合办理。让“人工跑+系统跑”代替“企业跑”和“群众跑”。如“不动产转移登记+水电气”“不动产+金融服务”“不动产+电视网络”等联办事项,现在只需一次申报、一窗办理。

  四、靠全程贯联建立长效机制。全业务规范。着力完善政务服务事项管理、阵地建设、业务实施、热线运行、服务评价等全业务流程工作规范,聚力研究解决审批服务手段、功能、模式的改革创新,通过“走流程”行动,市本级取消行政审批事项70项、审批改备案30项、实行告知承诺158项;企业群众办事平均跑动次数由0.83次降为0.66次;平均承诺办结时限压减52%;即办件占比提高到28%。全方位巩固。定期排查巩固成效,及时总结固化成果。开展“走流程”回头看,对正在落实整改措施和已完成整改的,组织相关单位负责人再次“走流程”,结合群众建议改进提升。市政府将每年5月确定为“湘伴走流程活动月”,集中攻坚破解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中的顽固症结。

  近年来,长沙县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上勇闯新路,通过推进市场准入便利化、企业监管信息化和帮扶企业精准化,企业获得感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截至2022年9月底,长沙县商事主体总数为18.79万户,今年商事主体净增长2.36户,净增长14.33%,在疫情中实现逆势上扬。

  一、致力于“放”,推进市场准入便利化。一是推行准入组合套餐,实施定制化服务。依据市场主体不同定位和需求,制定《长沙县企业开办“1+N”套餐实施方案》,依托湖南省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将企业设立登记、印章刻制、银行预约、发票申领、员工参保登记、公积金缴存等事项设置成企业开办“1+N”套餐模式。截至9月底,全县共完成企业开办“1+公章”套餐6987个,“1+公章+邮寄”套餐5649个。二是优化审批流程,实现“开户即开业”。逐步优化企业开办流程,推行企业开办审批不超过7份材料、3个环节、1个工作日和零收费的“7310模式”。在全省首推三批“我要开小餐饮”等64项“开户即开业”改革事项,率先在全省县级和镇(街)服务大厅设立“开户即开业”专窗,推行告知承诺制和证照联办模式,不到2小时即可同时领取“一照一证”。三是试行登记新制度,推进告知承诺改革。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会展区块和临空区块试行住所(经营场所)证明材料告知承诺制、对个体户登记试行登记确认制,减少市场主体登记中要提交的材料,试行范围有商事主体设立登记、变更登记、个体工商户核准登记、变更登记、企业核准登记。截至目前,已有683家企业和469家个体工商户通过承诺申报和确认登记方式完成注册登记。

  二、致力于“管”,推进企业监管信息化。一是严格落实常态监管。将全县29个具有行政检查权的单位全部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部门全覆盖。建立完善“一单两库”,统一使用省双随机平台实施抽查,实现全县双随机抽查监管数据归集,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到企业名下,实施联合惩戒。全县梳理“抽查事项清单”176项,“检查人员名录库”录入执法人员839人,各成员单位动态建立了“检查对象名录库”,全县入库222639户。年初统筹制定全县双随机抽查工作规划,有序开展双随机抽查工作,实现双随机全覆盖、常态化。二是积极地推进智慧监管。开发长沙县“双随机、一公开”智慧监管系统,将检查事项和检查对象进行匹配,形成“企业监管明白卡”;将双随机监管案件线索与执法局业务系统对接,实现监管与执法的无缝对接;实施“市场监管+网格+互联网”智能化监管,自主开发校园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实现校园食堂智能化管理;在省内率先开展“放心肉”智能监管工程建设,全力打造鲜肉全链条监管平台,实现从生猪定点屠宰场、批发商、零售商到终端销售市场的全链条监管。三是持续完善信用监管。坚持“公示即监管”的理念,积极推动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来进行年报公示,及时、真实向公众披露经营、财务等信息。在行政许可、登记事项、备案事项、信用修复等方面实施信用承诺制度,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通过“信用长沙”公示信用承诺18057条。开展食品安全承诺活动,全县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签订自我承诺书1.5万余份。组织相关单位对8829户市场主体和3496个人进行信用联审,对195户企业和40个人进行限制。出台《信用修复管理制度》,鼓励企业通过履行法定义务、开展信用承诺等方式,改正错误、修复信用,以健康状态重回市场。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400户、农民合作社50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178户,在“信用长沙”完成信用修复258户。

  三、致力于“服”,推进企业帮扶精准化。一是拓展“就近办”服务。将全县12个市场监管所承接的“就近办”事项逐步前移到19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进行集中办理,个体工商户相关事项在镇街即可办好。将特定种类设备使用登记、医疗器械备案登记等15项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到镇街。2022年全县“就近办”办件量1.2万余件。开展“政银合作”,企业登记窗口向银行网点延伸,申请人可在湖南星沙农村商业银行等8家银行65个网点免费享受全程电子化登记服务,今年各银行网点办理2100余件登记业务。二是推进“网上办”服务。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赋能政务服务,引进高端智能自助终端和营业执照智能打印设备进园区、进社区、进楼宇,运用标准化、智能化手段,实现在线填报、在线提交、在线审查,让商事登记实际做到了“零预约”“零排队”“零见面”“零提交纸质材料”。大力推广企业开办全程网办,2022年全县企业开办网办率达86%。三是深化“帮代办”服务。建立企业帮代机制,建立帮代办人员队伍。县财政每年拿出300余万元,依托湖南省“并行一站式服务”平台,向申请人无偿提供公章刻制、税务发票申领、社保参保登记、银行开户等服务。疫情期间,主动服务支持医用防护服、口罩等疫情防控医用物资生产,辅助企业扩大产能,实行提前介入、全程服务、特事特办,协助8家企业完成应急生产许可和产品注册,协助12家企业完成应急生产备案。

  今年来,攸县把“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升级版”作为领办“放管服”改革“揭榜竞优”工作任务,全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五个一”改革,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果。

  一、成立“一套班子”,高位统筹强调度。成立高效、精干的攸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委员会,全面负责县内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的统筹管理、协调调度、日常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由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实现了“一套班子”集中管理项目审批全过程。同时,就审批委员会和规委会、“工改”领导小组、各部门的关系进行明确,并建立定期会商调度制度,着力解决项目审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审批无堵点、不卡壳。皇图岭香干产业园是用地面积158亩、投资4.67亿元的市县重点农产业加工项目,通过审批委员会全程统筹调度,从项目签约到征地拆迁、“三通一平”,再到项目核准、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核发,直至完成施工许可,整一个完整的过程用时45天。

  二、设立“一个专区”,集中审批提效率。在县政务中心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区,组织发改、自资、住建、城管等17个涉审部门入驻专区,共派驻审批人员27人,集中县级审批事项60个,实行“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一张表单”整合申报资料,“一家牵头”组织“一件事”审批,“一套流程”规范审批运行,做到审批人员到位、事项赋权到位、线上审批端口集中到位、流程“一件事一次办”改造到位,真正的完成“大厅之外无审批”。通过人员和审批的集中,加强了审批部门所有的环节的协商联动,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了业主多头跑、线上线下两张皮,项目审批提速55%以上。同时,在高新区客户服务中心设立综合窗口1个,将工业项目审批权等权限下放至高新区,与县项目审批专区联动服务,做到了“园区事园区办”。

  三、对标“一次办好”,精简流程压时限。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梳理整合项目审批六个“一件事”,包括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一费制”收取、市政公用服务,通过流程再造打破部门壁垒,涵盖了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并通过前后延伸企业开办“一窗通办”、不动产权证登记两个“一件事”,实现项目审批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切实解决了精简流程、压缩审批时限问题。天镒锆业年产405吨氧化锆微珠及陶瓷结构件项目完成建设后,及时组织现场联合验收,8月1日通过联合验收备案,8月2日即办好了不动产权证,实际做到了“竣工即交证”。目前全县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由82个工作日缩短到60个工作日,社会投资建设项目由58个工作日缩减到45个工作日,工业投资建设项目由50个工作日缩短到39个工作日。

  四、推行“一费统揽”,规范费用降成本。将项目审批涉及多部门的规费统一“打捆”,分五类规范,优惠后集中收费。统筹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等法定费用管理,实行“一套机制”统筹、“一个标准”执行、“一张表单”联审、“一个综窗”缴费、“一个专班”落实等举措,变8个部门“往返跑、多头转”为县政务中心“集中审批、统一收费”。同时,免除所有工业公司项目“一费制”费用,今年以来共为29家企业报建项目54万余平方米,8家工业类项目实现零收费,为企业节省本金约300余万元。

  五、健全“一套机制”,全程代办优服务。为推进项目落地,加强完善项目报建全程度,组建攸县产业项目审批代办中心,招聘4名高素质专业代办员,加强业务培训,探索项目代办领办制,建立交督办机制,全方面提升服务水平。建立攸县项目审批代办服务微信群工作机制,县级领导、部门分管领导及审批人员、项目业主进流,加强项目审批协调。制作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进度清单,及时进行调度服务。目前,已为全县130余家重点项目报建提供帮代办服务,艾硅特年产5万吨UV活性稀释剂和UV树脂项目等22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

  今年,临湘市紧扣“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加大园区放权赋能和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撬动湖南通江达海开放前沿区、岳阳长江百里绿色经济发展走廊示范区、省域副中心城市拓展区“三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赋权高新技术开发区经管权限128项,其中直接赋权98项,占比76.6%;优化实施企业全周期、项目全链条“主题式”“一件事一次办”服务8个。

  一、高位推动,瞄定改革方向。以“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态度和决心,坚持政策落实“撑杆跳”与措施落地“接地气”相结合,从顶层设计到实操方案,深度研究谋划改革盘子。一是高位调度,部门参与。市委书记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五好”园区建设赋权改革工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园区事园区办”改革领导小组。建立16个涉改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书记每月听情况、市长每月抓调度的工作格局,推动改革定调定盘、攻坚破冰破茧。二是高点布局,专业辅导。邀请省、市改革部门,实地调研、专业辅导,确定临湘特色园区赋权改革总基调、总原则、总方向。临湘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组团在市智慧政务大厅设置“园区事园区办”窗口集中办公,通过“跟班学习、实操演练”,提升园区审批服务承载能力。三是高标规划,出台方案。组建园区赋权改革方案文件起草小组,按照“国内领先,全省一流”的标准,赴江浙广深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结合临湘实际起草了园区赋权工作实施方案,力争改革一步到位、不留后门。

  二、另起炉灶,重塑业务体系。为破除影响改革的壁垒,临湘市重塑服务体系和业务流程。一是全面赋权,重建清单。按照“充分授权、权责一致”的原则,聚焦临湘高新区实际的需求,突出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登记注册、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客户服务等经管职能开展赋权,制订《临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赋权事项清单》,除涉及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底线工作的行政权力外,临湘市将本级128项行政审批权力下放到园区,其中直接赋权98项,服务前移30项。相关行政权力事项的许可、监管等业务办理权限一并依法下放至园区,打造一整套具有临湘园区特色的行政权力全链条闭环运行机制。二是审监同赋,重塑体制。制定出台《临湘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助推“五好”园区建设推行“园区事园区办”实施方案》,坚持行政审批和批后监管同步赋权,做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枚印章管执法”。市委组织部通过全市遴选的方式,组建服务意识优、业务能力强的“园区事园区办”审批、监管团队。园区批后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企业首次轻微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一律采用行政处罚简易程序,切实提高行政执法和管理效率。三是改进服务,再造流程。着力推动园区实行线%以上事项网上申请、网上办理、网上办结。撬动材料免提交、证明免开具等改革,园区企业办理依申请类业务事项,只需验证申请人的身份和签署告知承诺书即可,无需提交其他材料。企业申请的单事项当场办结或1天内办结。

  三、立足长远,建立长效机制。临湘市着力加快改革举措制度化、成果化,形成长效长管机制。一是深化制度保障。市财政将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人员及运行经费列入年度常规预算。“园区事园区办”改革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疏通园区赋权改革进程的堵点。同步建立“六位一体”监察督办机制,每月形成一份督察通报,向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报告。园区承接办理事项办件一律通过临湘智慧政务平台做受理和办结出件,审批环节过程严格接受行政效能监管,园区所有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好差评”范畴。二是优化服务保障。深度梳理所有赋权办理事项,集成为“企业入园大礼包”“企业开办大礼包”“企业注销极速办”“我要建厂房”“我要办不动产证”“我要领发票”“我要纳税”“我要申请惠企政策减免”等8个“一件事一次办”套餐,企业只需申请具体“套餐”,别的流程环节全部交给数据或园区专业团队“跑腿”。三是强化惠企保障。园区赋权实行清单制,清单之外一律不得实施许可审批,更不得提前介入、过度监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对赋权园区的依申请类业务办理事项,凡涉及临湘市本级权限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免除;凡是涉及审批服务、监管取证需要中介服务的,由临湘市财政出资采购第三方服务,且中介服务成果在全市各部门间共享共用;凡是涉及园区审批前置条件所需的第三方中介服务,则由申请企业自主选择委托中介服务机构,各职能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强制干涉中介服务市场,真心惠企。

  汝城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推动乡村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规范化服务工作,实现“15分钟办事圈”“办事不出村”目标,率先打造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一网通办”样本。

  一、定标升级,建设标准化政务服务体系。一是高标准筑阵地。实施“三年计划”,统筹投入资金3.5亿元(其中县政务服务中心投入资金2.4亿元、全县14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累计投入1350万元、227个村便民服务站累计投入9650万元),建成事项最齐、窗口全入驻、后台最集中的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平台。227个村(社区)统一标准配备服务大厅、综治中心、邮寄代办、农产品网络购销、图书阅览室、村级卫生室等便民设施,组成了辐射全县42万人口的政务服务阵地。二是高标准强队伍。抓住村(居)委员会换届机遇,确保每个村选出和培养至少1名年纪轻、懂电脑、有热情的基层公共服务人员。建立常态培训机制,每月保证乡(镇)2次、村(社区)1次业务系统培训和政务知识培训,进一步强化帮代办服务意识和能力。三是高标准定事项。持续开展政务服务事项“三化”攻坚行动,编制涵盖209项乡、村两级公共服务事项的《汝城县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并赋予乡镇52项权责。选取生育服务登记、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资格认定审核、高龄津贴发放、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备案、普通居民参保登记、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信息变更登记等30个在村级便民服务站实际办理高频事项(占村级办件量的90%)为“一网通办”事项。

  二、微管通衢,研发创新型帮办通办系统。一是从解决困难出发研发系统。研发首创性的“帮办通办”系统。实现前期积累大量办件数据的30项高频事项(第一批)村级服务中心窗口自动化申办。申办环节主要解决村级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的难题,对窗口填报表单所有要素进行数据纠错提醒。办理环节,主要解决村便民服务站窗口工作人员以往需要“多次录入”各种系统,减轻工作人员反复填报表单的负担。通过智能机器人抓取办件要素,使办件数据直通各行业条管审批系统。二是实现事项办理“不出村”。通过“帮办通办”系统有效疏通政务服务“毛细血管”,群众办理事项,信息直达业务单位审批系统,直接不出村“一网通办”,审批办结时限提速80%。办件结果免费寄递到群众手上或由村级窗口工作人员转送到位。不再需要群众或者村级窗口工作人员在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中心间传递纸质资料,存档备案资料由业务指导部门依据实际定期安排乡镇进行收取。三是“互办联办”实现“15分钟办事圈”。通过“帮办通办”系统,群众可就近选择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办理首批30项事项,无需到户籍村服务中心办事。由各村级服务中心组成的“15分钟办事圈”,可有实际效果的减少群众出行负担,提升基层公共服务便利度。例如,65岁以上老人不用出村就可办理老年公交卡,享受免费乘车的便利。

  三、春风服务,赓续初心坚持精细优服务。一是持续精准提效能。在全县开展“走流程、解难题、优服务”行动和“清廉大厅”建设,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带头行动,全县领导干部共走流程2269人次,涉及高频民生事项类事项1761次、留抵退税类事项56次、项目审批类事项358次、稳岗就业类事项94次,查摆问题40个,全部立行立改,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事项办结时效明显提升。二是组织“春雨行动”细化特殊群体服务。把特殊群体服务工作做好做细做实,让“最后一公里”成为“最畅一公里”,坚持服务送“门口”、设备送“身边”、关爱送“心里”的服务理念,市、县两级免费为疑似残疾人和到期换证人员评残送到“门口”2200例;免费发放并协助安装各类辅助器具1000余套,为92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等,用高质量服务换来了群众好口碑。三是直奔“急难愁盼”优服务。建成覆盖全县14个乡镇和227个村(社区)的政务云视讯平台,近年来共召开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见面”专题咨询会和县、乡、村三级云会议25场次,服务近万人,年均为县财政和群众减少支出约500余万元。

  芷江产业开发区一直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园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促进规划形态、园区业态、产业生态“三态协同”,切实将“放管服”改革成果转化为园区高水平发展强劲动力。

  一、抓放权赋能,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一是理好“一个目录”。印发《芷江侗族自治县工业集中区赋权目录》,按照“直接赋权、委托行使、服务前移、审批直报”四种方式将168个事项受理权限下放园区,各部门与园区管委会分别签订授权委托书,并于每周二前往园区开展业务指导,确保事项“放得下”“接得住”“办得好”。二是建好“一个阵地”。园区管委会整合原有8个窗口,新设立“招商服务”“企业服务”“工程建设项目”“人才服务”四个“一件事一次办”综合窗口;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园区事园区办”专窗,实现园区事项办理“县园同步”“无缝对接”。三是用好“一支队伍”。县产业开发区为各园区企业分别安排一名“政务服务管家”,负责企业政务服务事项上门代办;县人社、税务等13个部门分别安排一名园区业务“综合代办员”,负责本部门事项办理综合协调;县政务服务中心出台《芷江侗族自治县“部门+政务中心+园区”联动帮代办服务机制》,确保园区企业事项办理更顺畅、更快捷、更省心。

  二、抓极简审批,实现“复杂事简化办”。一是企业事项“极速”办理。印发《逐步提升企业登记效率实施方案》,实行园区企业设立“一件事一次办”,实现企业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参保登记、公积金缴存登记、预约银行开户等环节“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天办结”。企业简易注销公告时间减至20天,在材料齐全、程序合法的情况下即来即办。二是项目建设“容缺”办理。对项目开工前所有手续适用“告知承诺制”办理,实现材料简化、事项即办。园区的工业用地实行弹性供地,将用地的规划条件、建设条件和控制性指标纳入一次性出让方案一次性告知,探索推进“用地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改革,改革以来,实际供应工业用地6宗,出让面积82.4亩。三是证明事项“承诺”办理。针对园区企业依申请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以“企业承诺”替代“部门证明”,出台《芷江侗族自治县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改革实施方案》,分两批将22个涉证明事项实行承诺办理,切实解决企业办事证明多、办事难等问题,改革实施以来,已办理事项142个。

  三、抓部门协同,实现“相关事联合办”。一是事前联合预审。制定《芷江产业开发区入园项目联合预审制度》,在企业正式签约前,完成对项目主体各项审批事项的一次性告知,并提前介入相关事项预先审批,实现部门“先走一步”,企业“少走弯路”。二是事中联合办理。县住建局实现自主选择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证。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水电气网综合报装窗口,市政公用报装实现联合同步办理。三是事后联合监管。针对园区企业,各执法部门采取提前报备、联合执法,尽可能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14个行政处罚实施部门梳理出92个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处罚事项,园区企业40余个首次轻微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免于处罚,目前保持行政强制“零案例”,相关做法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

  四、抓主动服务,实现“忧心事省心办”。一是政策上门宣传。2022年4月起,园区工作人员全部下沉各联系企业组织“上门送政策 现场解难题”行动,广泛推广“一件事一次办”微信小程序及“政企通”政策库。园区组织召开了“送政策 解难题 优服务”专题会议,集中开展惠企政策解读,并完成园区企业“一对一”上门宣传全覆盖。二是问题现场解决。园区管委会班子每月分别带队深入企业组织走访,全面收集企业在项目推进、办事服务、后勤保障、政策享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今年以来,共为企业现场解决生产生活需求68个;针对因部门之间政策冲突造成久拖不决的问题,由联企县领导组织现场办公,共解决历史遗留问题6个;组织银企见面会3次,帮助8家企业融资5100余万元。三是政策“免申”兑现。在确保“六稳”“六保”政策兑现常态化工作基础上,最大限度精简办事流程,对符合县里出台的惠企奖补政策的,无需企业提出申请,由园区管委会定期梳理,行业部门直接函商财政部门快速兑现,截至目前,已极简兑现资金82笔,共计9100余万元。

  五、抓效能提升,实现“大小事跟踪办”。一是实施问题销号制。针对“放管服”改革上级督查、园区自查发现和企业反映的问题,分别由县政府督查室、县优化办和园区管委会分类建立台账,实行及时交办、按期督办、定期销号。二是实施跟踪回访制。县优化办会同县政务服务中心对园区企业反馈问题以及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结果开展全面回访和测评,每季度对相关结果进行通报并纳入营商环境年度考核。今年以来,共通过电线余次,企业群众办事满意率达100%。三是实施定期评比制。每季度组织企业营商环境测评员对各部门开展审批服务和监管执法等情况现场打分,排名前3名和后3名者分别颁发“快牛奖”和“慢牛奖”,对连续被评为“慢牛奖”或有严重损害园区企业利益的单位和人员提请纪委监委严肃问责。

  慈利县探索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 极简极速”的审批服务改革,推动了基层治理水平和政务办事效率“双提升”,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双赢”。

  一是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县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调度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改革工作,确立“强谋划、强协同”的总体思路。县委牵头成立慈利县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改革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成员单位由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政府部门组成,注重强化“条抓块统”,推动“告知承诺制”改革由“部门推动”向“党政统筹”转变,由“单打独斗”向“齐抓共管”转变,实际做到“一盘棋”统筹推进。

  二是凝练提升“整体高效”的工作方法。慈利县整合资源,全县上下联通、一体发力,实现全县政务服务工作精准高效、闭环办理。一方面,根据政务服务工作的职责和特点,重点规范了业务培训、指导办理、精准服务、评估评价4大流程,总结提炼了资源整合、协同协作、清单管理等工作方法,瞄准高质高效目标,完善全体系、全脉络、全贯通的工作链条。另一方面,建立事项材料清单动态管理、告知承诺业务培训、政务服务信用信息管理等改革配套制度,为告知承诺制的推行和管理提供强有力制度保障。

  三是搭台营造“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建立了全县通用、跨域能用的“一窗”无差别受理系统,形成了事项办理的标准化菜单,通过容缺受理,让企业、群众办事只跑一次。全县搭建争先创优平台,开展优秀单位、优秀窗口、优秀员工评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最佳实践案例,推动政务服务改革工作高质高效开展。同时,建立施行责任追究和容错免责制度,营造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一是全面梳理事项清单。按照全面梳理、客观审核和分期分批原则,慈利县共梳理完成第一批27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事项,印发了《慈利县涉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事项指导目录》并利用互联网向社会公布。改革后,对于基本审批条件具备、申报材料主件齐全的情况下,企业、群众通过“一纸承诺”的方式,相关审批部门先予受理审批,确保行政审批服务提速增效,最大限度减流程、减材料、减时限。

  二是全力强化信息共享。全县各部门按照告知承诺制事项清单,提出数据共享需求清单和部门协查需求清单,建立完整数据查询核验平台;同步将告知承诺制目录清单中明确的事项名称类型、设定依据、办事指南等在对外服务场所和政务服务平台予以公布,方便申请主体查阅、索取或下载。改革后,全县各部门可直接调用共享信息进行信息采集,实现业务一窗受理、内部流转、一次,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审批耗时长、环节多、反复跑路等问题。

  三是全域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充分的利用“信用张家界”平台强化事前信用核查,将“信用”作为实行告知承诺制前提,建立事前信用预警系统,对申请人进行信用评估,加强事前风险防控。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对重点事项实行全过程监管,综合运用重点监管、“互联网+监管”、智慧监管,强化日常监督,实现申请人权益和公共利益动态平衡。加强失信惩戒,对在日常核查中发现虚假承诺或事后不践诺的主体实施信用警示约束,完善“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

  一是坚持问需于民。慈利县瞄准群众和企业最为迫切的需求、最有获得感的领域,经过广泛征集、精心梳理和综合评定,将27个事项涉及的130个材料实行告知承诺制,可实行告知承诺制的材料占比达到59%,这中间还包括营业执照遗失补领、换发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承诺制申请等企业群众经常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

  二是坚持问计于民。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改革,重塑了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四者的关系,重塑政务审批业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推动工作落实落细、见到实效。目前,全县建立了改革工作月调度机制、信息报送机制,每月月初下发当月工作任务清单,实行月工作提醒,推动改革工作“日清月结”,改革问题“见底清零”。全县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精简办事流程,发挥信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惠民便民作用,真正的完成群众、企业审批办事“公开透明”又“极简极速”。

  三是坚持问效于民。为推动加快形成量化、细化的闭环管理机制,全县加强考核督查,实行改革工作问责制,印发了《慈利县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改革绩效考核评分办法》《慈利县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改革督查方案》,采用台账管理及不定期督查的方式全面掌握各单位工作推进情况。目前已开展两轮督查督导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定性与定量结合、长期与短期结合、动态与静态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实时反馈评价结果、预警修正存在的问题。

  政务管理服务工作第45期丨部分省直部门和市州、县深化“放管服”改革典型经验做法